张爱玲散文流言的读书笔记

时间:2024-10-29 11:18:22
张爱玲散文流言的读书笔记

张爱玲散文流言的读书笔记

导语:《流言》是张爱玲的随笔散文集,可以说是大珠小珠满玉盘。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张爱玲散文流言的读书笔记。欢迎阅读!

张爱玲散文《流言》的读书笔记

“夜深闻私语,月落如金盆”。这个时候,关了灯,躺在床上,和一部手机吐露出来的也是真真切切的心腹话了吧。那这篇读书笔记就记录自己絮絮叨叨的心里话。

《流言》是张爱玲的散文集之一。不知道为什么,特别喜欢张爱玲。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高中班级有一个叫做张玲的女孩,让我听张爱玲这个名字就觉得亲近。我喜欢张爱玲三个字读起来响亮。张爱玲原名张瑛,母亲送她上学第一天,填名字录,觉得自己的名字读起来暗调调的,遂由英文名改成爱玲。通俗得越读越喜欢,也就不再换了。

第一次接触张爱玲(我文中所有出现的张爱玲,意思是有关写张爱玲的书籍或者是她写得书)是在母校所在地——淮南,毕业半年正值冬天,因为孤身一人,漂泊了竟然想回到母校的怀抱,求她收留我,终究还是离开了。我在等火车之寄,百无聊赖,走进新华书店,不经意拿了一本书,讲得就是张爱玲的身世。

因为自己当时孤独无依的处境,看到张爱玲凄惨的身世,不免觉得我同她一样。可惜要乘车,只读到3/4的样子,她去香港求学就戛然而止了。终究没看到她与她爱的人之间的故事,很是遗憾。可是,那本书的名字,封面是什么样,全然不记得了。记忆中冷冰冰的下午,一个书架,一排排书,一个女孩子窝在书架的脚下看同她一样可怜的人的身世,女孩的内心彷徨无助,脸上的神情却是同情张爱玲,也是在同情自己。这个画面轻飘飘,雾蒙蒙的不清楚,可是却怎么也散不去,深深地停留在心中某个角落。

后来见到张爱玲一句极其经典的话:娶了红玫瑰,久而久之,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,白玫瑰成了“床前明月光”;娶了白玫瑰,白玫瑰就成了饭桌上的一颗饭黏子,红的成了心口上的朱砂痣。

写婚姻中爱情的逝去,几个比喻,就将爱情败给了时间,现实,琐碎,幻想说得是多么的通彻。然而她得有多爱胡兰成,才能写得痛彻心扉,是有多才情,才能有如此妙语。

直到现在,决定认认真真博览群书,才下了决心,买了一套张爱玲,誓必要弄清楚张爱玲,尤其是她与胡兰成的爱情。

保留着对张爱玲爱情故事的好奇心,《流言》里收集的散文,无一篇与此相关。不搞清楚不罢休的心态,竟然想接着一本一本地读。

看《流言》时无时无刻不感叹张爱玲的想象与细腻。最后一篇《太太万岁题记》里,切开的青椒,成为耳朵的样式。主妇们清理每一瓣里面的籽和丝丝缕缕的棉毛,是在给孩子掏耳朵。还有“头发落下,披披拂拂”这样的叠词,我真是极爱极爱得。

张爱玲看戏,看画,读诗,品他们出来的语言却又一种按她的喜好,鸡蛋里挑骨头的嫌弃。她也说过,相对于同龄人,他瞧不上得。所以我读得时候不免会想,既然你看不上,还看它干什么?心生厌恶之情。可是厌恶了,还要去看,是真爱了吧。

我还极佩服张爱玲创作的素材都是身边之事,比如《被窝》,《说胡萝卜》,《雨伞下》。《说胡萝卜》行文二百字不到,就是说的一种用胡萝卜做得汤,没了。《雨伞下》更短,描写了下雨,没伞的人往撑伞的人身边躲,反而被伞边的雨帘子淋得更湿。穷人巴结富人,下场终究是不好的。冬日睡晚了,窝在《被窝》里睡不着的所思所想,中国人的,日本人的,欧美人的被子,床单之间的区别。这些都是一个人生活的情趣吧,看到觉得有意思的事,用有意思的语言写出来,回头再读,又觉得有意思,那么生活就是有意思了。

《流言》中看得最伤心的一篇是《私语》,读了两遍,每遍都会抹眼泪。张爱玲自叙身世,凄凄惨惨戚戚,说她姑姑家无它本身是完整的,她是个外来人,所以才会经常打坏东西。她想念自己在天津的家。我想念很多人,为什么想念,就是因为见不到呀!我现在在上海如一场梦似的,不知是醒着还是睡着。就算和爸妈生活在一起,也觉得这儿于我不是我的家,我只是借住一段时间,借我爸妈一段时间。从小到大,跟着奶奶,暑假寄居在舅舅,姑妈家,从来没有觉得我有个家庭。所以我是极渴望有个家的,然后就是越渴望越没有。现在和爸妈一起时间渐渐长了,家庭的嬉笑怒骂也算体验到了,烦人但也甚是喜欢。

《流言》中让我最惊叹的是《中国人的宗教》。“表面上中国人是没有宗教可言的。中国知识阶级许多年来一直是无神论者。佛教对于中国哲学的影响又是一个问题。可是佛教在普通人的教育上似乎留下很少的痕迹。就因为对一切都怀疑,我们中国文学里弥漫着大的悲哀。只有在物质的细节上,它得到欢悦——因此《金瓶梅》,《红楼梦》仔仔细细开出整桌的菜单,毫无倦意,不知为什么,就因为喜欢——细节往往是和美畅快,引人入胜的,而主题永远悲观。一切对于人生的笼统观察都指向虚无。

世界各国的人都有类似感觉,中国人与众不同的地方是:这“虚无的空虚,一切都是虚空”的.感觉总像个新发现,并且就停留在这阶段。一个一个中国人看见花落水流,于是临风洒泪,对月长吁,感到生命之暂,但是他们就到这里为止,不往前想了。灭亡是不可避免的,然而他们并不因此就灰心,绝望,放浪,贪嘴,——对于欧洲人,那似乎是合逻辑的反应。像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人,一旦不相信死后的永生了,便大大地作乐而且作恶,闹得天翻地覆。”

这是她有关生与死的思考。这也是我看来唯一一篇与她可怜身世无关的一篇。其他的就算是有滋有味,也无不能读出来冷清的孤独处境。一生如果因为身世可怜,就逃脱不了自怜自艾的心境真是可怜的。可是,可是……

其他有关写作的《天才梦》,《写什么》,《诗与胡说》也给了我看书,写作上的指点。我学习写作的方式是看别人的文章,并且一点儿都不学习写作的章法,因为我怕拘泥了我的想象,所以总觉得我是野路子,写出来的东西不够正常,高潮,铺垫,留白……胡乱排序。所以也没那个自信向别人炫耀我写了一篇文章,你看看呗。更像日记,但是鲁迅不也是写日记出身的么,或许我这个也有可读之处吧。

昨晚把《流言》放回到书架上,因为经常摩挲,封面边角泛白,我又想到我现在学得摄影,线条的艺术,只是又不太懂,只是觉得好看,有意思。用了“点兵点将”的方式挑到了张爱玲的《倾城倾恋》,取下可以活动的封面,想让她永久保留干净如新的样子。内页第一张的颜色是石灰泥色,一个字也没有。再看封面,一大群水墨蓝,像花,其他的也看不出来了。

《张爱玲散文流言的读书笔记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